原標題:新零售,顛覆傳統零售業
4月3日,在北京東城區一家創業園區內,顧客在使用智能收銀機購物。
本報記者 王 萌攝
2017年8月15日,杭州首家新零售業態未來店開業。在該店內,顧客除了可以直接夠買食物,還可以體驗到機器人炒菜、無人收銀等人工智能超市帶來的便利。圖為顧客在觀看廚師利用機器人炒菜。
龍 巍攝(人民視覺)
2017年9月27日,在中國首屆無人店及便利店展會現場,品牌無人店、自助售貨系統及相關設備和技術供應商等扎堆亮相。圖為無人微超店鋪。
王 岡攝(人民視覺)
選擇好喜歡的商品,放到收銀臺就可自動識別出商品信息和消費金額,掃一掃屏幕上的二維碼就可以完成支付。在北京東城區一家無人售貨店,一臺智能收銀機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別小看這臺不到一平方米的收銀機,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它可以為商家提供消費信息,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體驗。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應用成熟,線下實體門店與線上商家的結合日益緊密,新零售正催生消費新業態,為中國創新發展帶來一股暖風。
零售進入智能時代
2016年,“無人零售”還鮮有耳聞,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時,北京卓唯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任飛翔卻對此前景非常看好并投身其中。也正是任飛翔的創業團隊,做出了文章開頭提到的“智能收銀機”。2016年10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一詞,此后,“新零售”踏浪而來。
阿里研究院的報告認為,新零售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形態,也可以認為新零售是隨著消費形式的升級而提出的變革。新零售利用科技和數據的力量,提高用戶線下購買體驗,改變傳統消費模式。有人提出新零售就是將零售“數據化”。
在這一背景下,阿里新零售、京東無界零售、蘇寧智慧零售等模式紛紛登場,并在不同領域探索出不同的消費形式。半小時把生鮮送到家、在超市里吃海鮮大餐、小型無人便利店,新零售正成為消費升級的“主力軍”,市場對新零售的認識也逐步清晰。
“中國零售業里有25%—35%是浪費在庫存上。新零售中,利用大數據來精準地匹配需求人群和合適的商品,可以實現去庫存的目的。”北京卓唯智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林立鵬認為,近年來,國內消費升級的大趨勢,注定會推動零售升級。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領域線上流量紅利終結,也讓實體零售業煥發了新生機。
蘇寧零售集團副總裁卞農同樣看好零售行業的轉型升級。他認為,在智慧零售浪潮下,中國快消行業將迎來最大的轉型和格局重塑時期,一場“智慧快消”的革命即將來臨。魔盒創始人沈博煒則認為新零售核心在于通過精準的數據分析進行用戶畫像,并判斷用戶喜好和需求,針對用戶不同需求搭建不同的銷售場景。
“在經過百貨商店、連鎖商店和超級市場三次變革后,目前零售業正經歷第四次革命,它將把人類帶入智能商業時代。”任飛翔說。
催生消費新業態
以阿里巴巴和京東商城為代表的“電商”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以攜程和去哪兒為代表的在線旅行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互聯網和大數據已經成為產業升級最為重要的工具。“新零售”的背后是大數據和云平臺的支持,隨著大數據應用、智能零售、移動支付和物流網絡發展壯大,線上線下相融共贏,正催生消費新業態、新模式。
紅樹林是今典集團旗下的旅游品牌,通過搭建云平臺,紅樹林已經實現從傳統的旅游酒店到休閑購物的產業升級。依托紅樹林休閑綜合體強大的客流量,借助其正在搭建的平臺,紅樹林的新零售也水到渠成。
“度假的本質是生活方式消費,做度假旅游,就要做生活方式內容的供應商。”紅樹林品牌創始人、今典集團董事局聯席主席張寶全認為,將線下體驗與線上交易有機結合,依托紅樹林的重資產度假項目,未來產生的客流量或將成就一個新的新零售帝國。
如今,在旅游領域、地產領域、商貿領域,隨著新零售真正落地并改造消費終端,這種新業態正催生消費新業態,為中國創新發展帶來一股暖風。
崇邦集團副總裁梁美芬表示,在實體地產引入新零售企業后,每個月新增三四千個以年輕消費者為主體的新會員加入,全年營業額提升約10%;據北京翠微百貨大成路店總經理黃振旺介紹,從引入新零售業態6個月客流量數據看,商業樓盤客流量翻了一番。
新零售的線上線下融合模式也在拉升實體零售業的吸引力。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年初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2018年,在宏觀經濟形勢持續向好、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步伐加快等因素作用下,零售企業創新轉型不斷升級,實體零售回暖趨勢將持續增強。
數據保護與挖掘并重
在新零售門店的經營中,很多情況下門店是推薦消費者通過移動支付,這背后有著積累數據的意圖所在。通過收集門店周邊社區居民的消費數據,從而進行大數據預測、以銷定產,未來每個新零售門店將有可能實現“千點千面”的運營方式,滿足不同地區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
大數據雖能解決很多問題,也存在不少隱患。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60%的消費者在移動應用的默認設置允許與第三方分享他們的個人信息。在數據面前,人變得越來越“透明”,所處位置、消費習慣、生理識別數據甚至基因信息這些個人隱私都可能掌握在他人手中。當消費者的一切消費行為都成了有跡可尋的大數據時,消費者的隱私該如何保護?
在北京卓唯智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雷宇看來,要進行數據分析,就不得不將數據與人綁定,而目前,數據的泄露一般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為此他建議,作為從業者,除了在技術層面上保障用戶的隱私數據,還應該對用戶信息的使用情況進行說明,在公司價值觀上嚴格要求自身不主動泄密。
據福建瀛坤律師事務所律師張翼騰介紹,中國對于用戶大數據的保護,散見于多個不同法律文本。在目前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形勢下,不利于行業發展和個人隱私保護。對此,專家認為,應在發展大數據的同時,加強數據保護,通過立法規范數據使用,在保障個人權益的前提下,最大化地挖掘大數據的潛力。
重塑升級零售業
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么聯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經簽訂收購協議,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
業內人士分析稱,這是阿里巴巴新零售戰略的再一次重大突破,意味著互聯網新零售戰略在本地生活服務方面形成了完整的閉環,必將進一步影響和改變城市生活。
新零售,將如何定義商業未來?專家認為,未來新零售將改變商品流通方式,重新構建中國以數據為中心的消費模式。“現在的新零售,是把線上流量與線下實體相結合,做到人流量的共享”。中國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王永平說,下一步最終新零售還是會走向商業的本質,利用消費端大數據指導生產,從而在消費升級中找到消費品制造的轉型方向。
以2017年火熱的無人店為例,原來以小型的便利店為主,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預計,隨著智能支付、智慧物流等創新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2018年可能會有一些新探索,比如延伸并形成一個“有人+無人”的規模較大的“無人超市”。
而這一點,也正是任飛翔的創業團隊看重的發展機遇。“數字化能力已經成為商品的服務能力之外的第三核心能力。”林立鵬對記者說,“未來是數字化時代,不管是小型便利店還是大型連鎖超市,數據資產都是最重要的。”
任飛翔認為,應該堅持軟硬件產品、運營的快速迭代、實踐、試錯、升級。“新零售只要能夠帶給商家更高的經營效率、更低的經營成本,帶給消費者更好、更快捷、更實在的購物體驗,它就是有價值和意義的。長遠來看,新零售應該打通線上線下的消費數據、商品數據、征信數據,在諸多因素結合下,構建新的社會信用體系,重塑升級零售業。”任飛翔說。
聯系人:周小姐,唐先生
手 機:13618719520,13508716087
郵 箱:ynpos@163.com
公 司:昆明方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昆明五華區美麗家園美祥格8棟一單元4B